文卓幼儿园疫情防控不松懈,冬季传染病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https://m-mip.39.net/nk/mipso_5112775.html
            

  冬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而幼儿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易发常见的传染病普及如下:一、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一)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患儿发病后1—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二)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2.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3.常有咽痛,而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4.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表现。

二、麻疹麻疹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一)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到皮疹出现后5天都具传染性,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二)临床表现1.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主要表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皮发肿、流泪、怕光,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斑)。2.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3.通常2—3天内皮疹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4.随后皮疹开始消退,脱屑、留下褐色斑痕,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三、水痘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1—14岁为高发年龄。水痘传染性强,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一)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二)临床表现1.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2.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3.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4.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四、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一)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冬春季容易发生。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二)临床表现1.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2.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3.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腮腺肿胀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累及。

五、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一)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二)临床表现1.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2.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3.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4.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六、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一)传播途径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是像学校食堂、餐馆等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所以,在公用场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二)临床表现1.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2.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3.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七、过敏导致过敏的因素较复杂,比如环境因素、遗传和个体差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户外活动和日光照射不足等。(一)临床表现常见表现为咳嗽、气喘、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瘙痒红疹等。根据个人体质状态不同,以及气候条件差异等,也可能形成风寒、风热、风湿等多种病理状态。常见过敏源有粉尘、雾霾、潮湿、柳絮、花粉、动物毛皮等。(二)防护措施。过敏人群应避免在花粉密集的地方逗留,外出做好防护、遮光,可戴帽子、戴口罩、面纱等。

八、新冠肺炎(一)定义。新型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如此次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nCov。(二)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三)主要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四)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具备较强的人传人能力。(五)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六)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等。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大培训大测评,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

(七)防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聚会聚餐,保持有效社交距离是最好的防护。

九、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一)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较强疱疹性咽峡炎大多为柯萨奇病毒所引起,A组2、4、6、9、16、22型皆可引起此病,B组1~5型也可致病,但较少见。此外,埃可病毒3、6、9、16、17、25型和肠道病毒70型也可引起本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二)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临床表现1.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为3~5天,这期无特殊表现。2.疱疹性咽峡炎前驱期,常表现为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1~2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3.疱疹性咽峡炎发病期,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三)疱疹性咽峡炎需要什么检查大多数孩子查个血常规就可以了,血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大多正常。如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应考虑合并细菌感染。(四)如何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自限性疾病,目前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防止交叉感染,处理并发症。1.一般护理:注意休息、居室通风、多饮水、流质饮食、补充维生素类。2.抗病毒药物:无特效药物,严重患儿可试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口服或静脉点滴,口腔局部喷利巴韦林气雾剂。3.抗菌药物:本病为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菌药物。合并细菌感染的可以口服几天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红霉素、头孢等。4.对症治疗: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物理降温,如冷敷或温水浴。发生热性惊厥者需及时就医。咽痛可使用咽喉片、西瓜霜喷剂等。5.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对此病有一定效果,常用解毒利咽、化湿退热的治法,分内服及外用两类,应根据病情选择用药。(五)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目前无特效的预防办法,疫苗也在研究中。隔离是最好的方法。做好以下几点:1.隔离。生病的孩子要隔离,隔离到症状消失后一周。2.疾病高峰期少去公众场所。3.注意个人卫生。孩子和家长都要勤洗手。4.保持家中空气流通;避免孩子接触粉尘。5.夏季要多喝白开水,吃新鲜水果、蔬菜。

为了孩子的健康,让我们一起来做好以下几点:1.注意增减衣服冬季气温变化很大,早晚会感觉较凉,甚至觉得有点冷,中午气温又较高,因此,送孩子来园时可以多穿一件外套,防止孩子着凉。但是,衣服要逐渐添加,使幼儿身体逐步适应环境气温,拥有抗御风寒的能力。您可以和孩子一起随时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zd/1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