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总是高,可能是糖尿病的烟雾弹
按照我们一般的常识,早晨的血糖应该不会高的,就算是有糖尿病也是这样的。因为早晨什么东西都没有吃,而且经过整个晚上身体细胞的辛勤劳作,身体整体状况一定会调节得很好的,但是糖尿病非常狡猾,不少糖友都表示空腹血糖总是高,找不到原因,很可能是糖尿病的”黎明现象“。
什么是”黎明现象“?字面意思就是在黎明时分发生的事情。整个夜间血糖控制良好,而且也没有低血糖的发生,仅仅在黎明短时间内发生高血糖,称为”黎明现象“。为什么会发生”黎明现象“,可能与黎明时激素分泌有关,比如生长激素等会与胰岛素产生对抗。
有的朋友不明白为什么叫做”黎明现象“,既然症状都是空腹血糖高,那直接增加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的量不就行了?这样其实是不对的,因为”黎明现象“并不是单纯的空腹血糖高,需要做出鉴别。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至今没有根治的方法,所以一旦查出,就需要作出长期的应对计划。
空腹血糖高需要做出鉴别,那么什么原因会导致空腹血糖高呢?
1、降糖药、胰岛素剂量过大或不足
当降糖药或者胰岛素剂量不足时,降糖效果不理想,达不到正常的血糖标准,夜间胰岛素得不到及时补充,基础血糖不断升高,延续至清晨。这个时候需要针对性地加大剂量,比如增加长效降糖药或胰岛素,达到降糖效果。
当剂量过大时,也会使空腹血糖升高。血糖的变化让人哭笑不得,人体内瞬息万变,过多过少都不行,有时候适得其反。为什么降糖药或胰岛素剂量过大会引起空腹高血糖呢?当药物剂量大时,首先会使体内血糖水平降低,而一旦血糖低于正常水平,就会刺激身体应激反应机制,开始提高体内血糖水平。而糖尿病患者机体缺乏降血糖的能力,清晨时药物作用大大减弱,进而发生反跳性空腹高血糖,也就是Somogyi现象。
2、胰岛素抗药性
市面上的各种胰岛素制剂因为都是后期合成,从药物本身来源、结构、成分等其他特点分析,含有一定的杂质,因此会导致产生抗原和过敏。比如我们使用的动物胰岛素中牛胰岛素比猪胰岛素抗原性强,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多次胰岛素注射1个月后,血液中就可能产生抗胰岛素抗体。抗体产生后,会影响胰岛素降糖效果,削弱降糖能力,严重时会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3、夜间进食
医生制定的药物、饮食治疗方案,一般都不建议夜间进食。当患者夜间进食时,会增加身体负担和血糖负荷,因为药物剂量没有根据夜间进食的多少而增加。夜间消化吸收缓慢,清晨时药物作用减弱,食物吸收转化血糖增多,发生空腹高血糖。夜间进食不仅会产生高血糖,同时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药物的吸收利用和睡眠质量。
空腹高血糖需要及时反馈医生,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当糖友空腹血糖反复持续升高时,需要警惕,但是千万不要自己决定加药或者减药。因为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很多,需要找出具体原因,做好以下几点:
1、夜间多次监测血糖
空腹血糖鉴别时,血糖变化是很重要的参考依据。比如分别于0、2、4、6时测血糖并做好记录,复查时交给医生,方便医生作出调整。
2、规律进食、服药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是”三架马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血糖的变化影响极大。当吃饭时间不规律时,会引起血糖波动,干扰药物降糖效果,同时也会打破身体的降糖”生物钟“;降糖药、胰岛素的使用一定要切合时宜,不可随意使用,饭前饭后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些药物需要和食物一起才能发挥作用比如阿卡波糖等。
规律进食和服药的长期意义非常大,会排除众多的不确定因素,血糖波动时医生能更准确地作出调整方案;对糖友来讲,会减少血糖忽高忽低对身体的影响,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3、减少熬夜,提高睡眠质量
夜间熬夜时,身体长期处于兴奋状态,一定程度上会刺激血糖升高,维持身体功能;此时,机体还会分泌激素,抵抗胰岛素激素增多影响降糖效果。长期熬夜,生物钟紊乱,肝肾功能受到影响,而药物代谢主要依靠肝、肾工作,肝肾功能异常会影响血药浓度,引起血糖波动。
目前研制出的胰岛素泵是一种更完善的胰岛素治疗方法,针头放置在腹部皮下组织,同时还配置有微型电脑控制,可以模拟人体胰岛素的部分功能,持续进行基础性释放和餐后大剂量注射胰岛素,可以避免血糖波动,大大提高降糖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yy/14197.html
- 上一篇文章: 糖尿病害怕4种水果,平时坚持吃,或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