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妊娠早期合并脾破裂1例



作者:王贝单位:医院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9岁,因停经13+周,昏迷晕倒后5小时入院。停经13+周,末次月经.4.25日,孕期详细情况家属不详,入院前夜因与他人争吵受到惊吓后有大汗、下腹不适感急诊就诊,急诊查体一般情况好,活动自如,血压90/58mmHg,心率90bpm,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超声提示宫内孕活胎,腹腔积液4.3cm,血常规HGBg/L,WBC26.86x10^9,因患者不明原因腹腔积液,急诊医院就诊,患者及家属自行返回家中。

入院日凌晨1:30分于卫生间晕倒意识丧失,患者家属于2:11急诊来院,查体意识丧失,血压68/50mmHg,脉搏bpm,呼吸40次/分,血氧测不到,腹部明显膨隆,予吸氧、心电监护、开放静脉,补血、升压、气管插管等积极抢救。急查血常规HGB95g/L,WBC68.5x10^9,床旁B超提示宫内孕单活胎,腹腔可见游离积液。经急诊初步抢救后收入院。

入院诊断:

昏迷原因待查---失血性休克?

腹腔内出血?

外伤后(口唇、双膝皮擦伤)

宫内孕13周。

抢救过程:

入院后除继续补液、输血、吸氧、升压、呼吸机通气外,完善相关检查,考虑患者昏迷为失血性休克--腹腔内出血可能性大,急诊开腹探查术。

术前查体:血压/76mmHg,脉搏次/分,呼吸14次/分,神志不清,意识障碍(一过性出现烦躁、诉胃区疼痛难忍,后再次陷入昏迷),框上神经无反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微弱,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口角可及血迹,呼吸浅快,可及脉搏搏动,腹部膨隆,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床旁B超提示腹腔积液,腹腔穿刺抽出10ml血,期间多次血压测不出,抽血失败。

全院会诊考虑腹腔内出血原因待查,建议立即开腹探查,患者家属同意后立即手术。术中探查子宫双附件未及明显异常,向上探查肝脏无出血,脾脏破裂,出血迅猛,交由外科手术,行脾脏切除术,术中腹腔内血液ml,输悬红ml,血浆ml。术后转ICU进一步治疗。

术后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全身多处淤青伴肿胀,左手肿胀青紫皮温降低,右膝关节肿胀伴擦伤,左小腿中下部皮肤肿胀青紫,双前臂内侧皮肤擦伤,口唇破溃伴少量渗血。双下肢轻度肿胀,足背动脉、挠动脉搏动弱,双侧病理征未引出。血压/59mmHg,脉搏次/分,呼吸21次/分,血氧饱和度%。术后3小时自阴道排出一死胎,胎盘未排出。

术后血常规:HGBg/L,PLT75X10^9,WBC35.35X10^9,

凝血功能:FIBmg/dl。

生化检查:ALTu/l,AST:U/L,非结合胆红素0umol/L,结合胆红素1.4umol/L,肌酐79umol/L,尿素5mmol/L,血淀粉酶:u/L,胃内容物潜血阳性。

术后诊断:

1.脾破裂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3.多脏器功能损失:缺血缺氧性脑病,肝损害,胰腺炎,心肌损害

4失血性休克

5应激性溃疡伴出血

6代谢性酸中毒

7.不全流产

8皮肤擦伤

术后积极对症治疗,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阴道出血不多,胎盘未排出,为防止出血,暂时未行刮宫术。术后患者全身多处瘀斑伴皮肤青紫,考虑微循环血栓形成,且出现少尿,肾功能衰竭,病情危重纠正困难,医院进一步治疗。于术后22天患者救治无效死亡。

讨论:

脾破裂常见于外伤后,妊娠合并脾破裂较为罕见,临床上有正常分娩脾破裂的报道,是因为生产过程中人为的挤压子宫底助产时用力过猛冲击脾脏所致。多数脾破裂未能及时发现是因为轻微外伤史,临床症状不典型,或受伤后较长时间(48小时后)出现腹腔内出血(称为延迟性脾破裂),往往诊断容易被忽视。

本例患者入院前曾急诊就诊,因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隐瞒与人争吵后是否受到外伤的病史,未遵医嘱进一步检查,导致延误治疗直至家中休克。妊娠合并自发性脾破裂临床发生率极低,因缺少是否曾有外伤等重要病史,为快速准确的诊断造成困难。虽然及时手术,但因失血过多,DIC,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抢救无效死亡。

国外有报道认为上腹部疼痛、压痛及左肩疼痛三种症状同时存在应考虑脾损伤所示腹腔内出血。因妊娠合并脾破裂发生率低,外伤史是重要依据,对于因个人原因可能隐瞒病史的患者,应重点询问。对于临床上不能由妊娠解释的腹痛、腹部不适感、腹腔积液伴有外伤史应引起重视,考虑脾破裂的可能性。超声和腹腔穿刺检查,对明确诊断有帮助。

声明:文章系本平台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当然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供稿请发送邮箱:zhaoxinru

ibabygroup.cn[佳文推荐]

专家说

双胎妊娠第二胎延迟分娩4例临床分析

必看!欧洲滋养细胞疾病诊治组织(EOTTD)标准化共识

郎景和院士:妇科恶性肿瘤的筛查

排版:amber









































广东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北京市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yy/1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