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症酸中毒断食生化知识之二



断食须知一主要介绍:断食是在给身体制造能量危机,当身体进入“短期饥饿”状态,便启动了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身体将怎样化解能量危机呢?这是关于饥饿的生理常识。

当身体进入“短期饥饿”状态,由于机体储存的肝糖原很有限,不足饥饿时一天的需要,为保持血糖水平恒定,以满足大脑等重要组织对葡萄糖的能量需要,肝糖异生增强,蛋白质的分解加强;脂肪被动员出来,更多的组织从消耗葡萄糖转为消耗脂肪。在饥饿状态之下,毕竟保护大脑比消耗肌肉更为重要,这是身体的智慧选择,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如果继续断食,因为糖异生,每天要消耗这么多的蛋白质是无法维持生命的;身体经过适应,大脑每天消耗的葡萄糖逐渐减少,而依赖酮体供能将增加到一半以上,这个转变也是一种身体的保护机制,但同时也带来新的“危机”,即:饥饿性酮症酸中毒。

什么是酮症酸中毒?

长期饥饿时代谢的改变与短期饥饿有什么不同呢?医科的《生物化学》教材是这样总结的:

(1)脂肪动员进一步加强,在肝脏生成大量酮体,脑组织利用酮体增加,超过葡萄糖,占总耗氧量的60%。

(2)肌以脂肪酸为主要能源,以保证酮体优先供应脑组织。

(3)肌蛋白质分解减少,肌释出氨基酸减少,乳酸和丙酮酸成为肝糖异生的主要来源。

(4)肾糖异生明显增强,每天生成约40克葡萄糖,占饥饿晚期糖异生总量一半。

(5)因肌蛋白分解减少,负氮平衡有所改善。

什么是酮体呢?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内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的统称。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酮体含量很少,但在饥饿、高脂低糖膳食及糖尿病时,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成增加。酮体溶于水,分子小,肝自身又不能利用,释放到血液中却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肌的毛细血管壁,在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酮体就变成了可以代替葡萄糖的生命之源。当遭遇灾难之时,胖人比瘦人更有体力,有脂肪储备就有生命之源,这个现象在山西王家岭矿难中得到印证。而在平时,身体总是将多余的食物尽可能地转化为脂肪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什么是酮症酸中毒呢?这个词糖尿病人比较熟悉,是糖尿病患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当酮体生成过多,超过了组织所能利用的程度时,酮体在体内积聚,就会出现酮血症;多余的酮体经尿排出时,尿酮检查呈阳性,称为酮尿症。酮体均为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超过机体的代偿能力时,血液的PH值就会下降,PH值〈7.35,就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即酮症酸中毒。

饥饿性酮症酸中毒不像糖尿病人酮症酸中毒那样常见。网上介绍:饥饿性酮症酸中毒轻者仅血中酮体增高,尿中出现酮体,并无明显症状;中重度患者早期出现四肢无力、疲乏、口渴、尿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加重等症状,随病情发展,出现头痛,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逐渐陷入嗜睡、意识模糊及昏迷。

完全断食时,身体将怎样化解饥饿性酮症酸中毒呢?依赖肾功能和深度呼吸。一方面,长期饥饿时肾糖异生明显增强,这有利于调节酸碱平衡,也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因此,凡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可完全断食,凡肝癌和尿毒症患者则禁止断食。另一方面,深度呼吸将提高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二氧化碳结合力,增加血液中碱储备,因而提高血液的PH值。由此就可以理解,那些辟谷之人强调采气和调息,其实并不是获得了什么身体之外的能量,而是通过深度呼吸有助于使体液保持在最基本的酸碱平衡状态。

从排毒角度讲,完全断食将导致肌蛋白分解,出现负氮平衡;长期完全断食,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你到底是要排毒呢?还是给身体加重内生的毒素?同时带来中毒的“危机”?从减肥角度讲,在减去多余脂肪的同时也减去宝贵的肌肉,身体会失去水分;一旦复食,体重将快速反弹,水分是可以马上补充的。你千辛万苦地断食却看不到结果,这样做值得吗?

长时间的完全断食有什么危险呢?不妨看一看山西王家岭矿难中有关位获救矿工的详细报道,或许是个最好的注解和警示。这里只是解说关于饥饿的生理常识。

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系统知识。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cs/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