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全接触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即ⅱ型rta,原发性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绝大多数发生于男婴和儿童。主要是近端肾小管重吸收hco3-下降,尿中丢失大量的hco3-,血浆中hco3-浓度下降所产生的高氯性酸中毒。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①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与ⅰ型rta不同,该型患者的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正常,故尿ph仍可下降至5.5以下。
②低钾表现明显,而低钙与骨病表现轻,肾石、肾钙化亦少见。
③可同时有其他近曲小管功能障碍如糖尿、氨基酸尿等。
④少数患者呈不完全型,可无系统性酸中毒。
2.实验室检查
①酸负荷实验:⑴三日法:nh4cl 0。1g/kg,分3次口服,连续3天,第三天取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同时测定血及尿ph。如血ph及co2cp减低而尿ph<5。5为阳性,有助于近端肾小管酸中毒诊断;⑵ 一次法:服用nh4cl 0。1g/kg,于服后3~8小时内,每小时收集尿标本1次,如ph<5。5为阳性意义同上。合并肝病患者可改用cacl2 1mmol·kg-1·d-1口服,方法与阳性结果同上。
②碱负荷实验:
⑴口服碳酸氢钠法:从1mmol/(kg/d)开始,逐日加量至10mmol/(kg/d),酸中毒被纠正后测血尿hco3-浓度与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尿的百分率:
尿中hco3-量= 正常人尿hco3-为零,ⅱ型、混合型rta>15%,ⅰ型rta<3%-5%。
⑵静脉滴入碳酸氢钠法:以4ml/min的速度滴入5%nahco3,持续2h。注入前测患者血ph、pco2、hco3-浓度和尿ph、hco3-浓度;以后分别在注入30、90min后测血ph、 pco2、hco3-;60、120min测尿ph和hco3-,在患者hco3-恢复正常时,尿中hco3-排泄量>肾小球滤过量的15%,提示近曲小管hco3-吸收障碍。
尿hco3—排泄分数=
血浆hco3-浓度正常时,ⅱ型rtahco3-排泄分数>15%,ⅰ型rta<5%。此法可鉴别ⅰ型ⅱ型rta。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cs/27.html
- 上一篇文章: 代谢性酸中毒是怎么引起的
- 下一篇文章: 代谢性酸中毒预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