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并发高血氯性酸中毒一例



最近,西班牙的风湿免疫科医生Sánchez-Marcos等在lupus上报道了1例有趣的狼疮性肾炎病例。

患者,男,24岁,因「反复发热、多关节痛伴乏力、肌痛2月余」入院。

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等慢性病史、否认外科手术史。入院查体:血压升高,双下肢胫前、双踝关节凹陷性水肿。

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3.7×/L,淋巴细胞绝对值0.7×/L,血红蛋白88g/L;血肌酐.5μmol/L,肾小球率过滤(GTR)39ml/min,血钠mmol/L,血钾6.6mmol/L;24小时尿蛋白mg,尿PH值为7.37,尿沉渣可见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4~10红细胞/视野,21~50白细胞/视野。ANA(+),ds-DNA(+),补体C3、C4降低。

静脉血气分析:PH7.37,PCOmmHg,POmmHg,HCO3-22.1mmol/L。

肾活检:呈现弥漫性增殖性狼疮性肾炎改变,活动性肾小球损害征象伴肾间质病变。

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贫血。

连续3天给予甲强龙mg/d静脉滴注诱导缓解,随后改为泼尼松30mg/d口服,并联合依那西普(5mg/d)、羟氯喹(mg/d)和环磷酰胺(每两周mg)治疗。出院时血肌酐为.7μmol/L,GTR60ml/min,予上述方案继续治疗。

然而,院后第一次环磷酰胺治疗后1周,患者双下肢水肿明显加重,再次入院复查:血肌酐.9μmol/L,GTR60ml/min;24小时尿蛋白mg,尿PH值为7.34。动脉血气分析:PH为7.3,血钠mmol/L,血钾7mmol/L,血氯mmol/L,HCO3-20.1mmol/L,AG为11。

问题来了,请问患者最可能继发了什么疾病?

正确答案是:Ⅳ型肾小管酸中毒。

依据:

1、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受累的脏器是肾脏(肾小球和肾小管均可受累),本例患者肾活检提示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受累。

2、狼疮性肾炎通常表现为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为主要症状的肾小球血管炎,肾小管间质损害虽不少见,但与肾小球损害并存,不容易发现。然而本例使用了依那西普治疗,很快将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呈现出来。

3、患者在未大量摄入钠、钾盐,也未使用保钾利尿剂,肾小球率过滤尚可的情况下,表现出高钾血症、高氯血症和离子间隙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高度提示患者并发Ⅳ型肾小管酸中毒。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zz/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