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高流量鼻导管氧疗vs标准氧疗对



发表于JAMA上的一项法国研究显示,与标准氧疗相比,高流量鼻导管氧疗不能降低合并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免疫功能抑制患者28天病死率。

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衰竭(AHRF)是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入住ICU的首要原因,并与高死亡率相关。对有创机械通气(IMV)的需求成为免疫功能抑制患者预后的一个关键因素,避免IMV成为一项治疗的主要目标。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越来越多地用于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衰竭(AHRF)。在此背景下,进行了此项研究,研究旨在与标准氧疗相比,明确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是否能够降低合并AHRF的免疫功能抑制患者病死率。

设计、场景和研究人群

年5月19日至年12月31日期间,在法国32个ICU进行的HIGH随机临床试验入选名合并AHRF(吸空气PaommHg或Spo%,或呼吸频数30/min或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需要吸氧≥6L/min)的成年免疫功能抑制患者。

干预措施

患者按照1:1的比例被随机分为持续高流量氧疗(n=)或标准氧疗(n=)组。

主要预后指标

主要预后指标为28天病死率。次要预后指标包括28天时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插管后3天内Pao2:Fio2比值,呼吸频率,ICU和医院住院日,ICU获得性感染,患者舒适程度及呼吸困难。

主要结果

接受随机分组的名患者(中位年龄,64[IQR,54-71]岁;[33.3%]名女性)中,名(99.7%)完成了临床试验。随机分组时,干预组及对照组呼吸频率中位数分别为33/min(IQR,28-39)vs32(IQR,27-38),Pao2:Fio2比值分别为(IQR,96-)vs(IQR,92-)。两组患者SOFA评分中位数均为6(IQR,4-8)。28天病死率无明显组间差异(35.6%vs36.1%;差异,?0.5%[95%CI,?7.3%至+6.3%];风险比,0.98[95%CI,0.77至1.24];P?=?.94)。两组间气管插管比例无显著差异(38.7%vs43.8%;差异,?5.1%[95%CI,?12.3%至+2.0%])。与对照组相比,高流量氧疗组患者Pao2:Fio2较高(vs;差异,19.5[95%CI,4.4至34.6]),6小时后呼吸频率更慢(25/minvs26/min;差异,?1.8/min[95%CI,?3.2至?0.2])。ICU住院日(8vs6天;差异,0.6[95%CI,?1.0医院住院日(24vs27天;差异,?2天[95%CI,?7.3至+3.3])或患者舒适感及呼吸困难评分无显著差异。

讨论

这项RCT研究显示,对于合并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免疫功能抑制患者,与标准氧疗相比,高流量氧疗不能显著降低28天病死率。另外,插管需求、ICU获得性感染、主观呼吸困难和舒适度、ICU入住时间均无显著不同。这些结果提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yy/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