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科普关于雾霾的谣言,你中招了吗
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遭遇多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雾霾污染渐成污染新常态。虽然经过多年的雾霾科普,但人们已经不再谈霾色变,转而从无奈到调侃。不过,仍然有许多小伙伴对雾霾知之甚少,以致让一些谣言没被拍死在沙滩上。今天小编就再给大家涨涨姿势,争取为早日战胜雾霾准备点干粮。
雾霾到底是什么?1?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
在气象学上,雾和霾的判识标准为:相对湿度小于80%时为霾;相对湿度大于90%时为雾;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时为雾和霾的混合物,其中雾和霾的程度要按照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PM1.0(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分别小于2.5和1.0微米的细颗粒)的浓度来判识。
所以雾和霾的区别就是:“疗效”好不好,关键看大小。
值得指出的是,雾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在污染导致大气细颗粒物增多的情况下,即使气象上判识为“雾”,也不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而是有细颗粒物附着的微小水滴。
PM2.5从哪儿来?2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这些颗粒物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呢?3首先,颗粒物经过人的呼吸系统进入人体,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肺。PM2.5之所以对人体危害大,是因为它可以吸到肺里去。而且,小颗粒甚至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及其他器官。一个人平均每天大约呼吸一万升空气,一旦空气含有污染物,人体健康就必然会受到危害。
其次,至于造成哪种危害,则由PM2.5所吸附的东西来决定。PM2.5表示吸附什么东西决定它产生什么危害。如果这个地区主要吸附的是重金属,那可能这个地区产生重金属中毒的就多;如果吸附的是苯并[a]芘这类致癌物,那它就可能更多是产生人群癌症的高发,如果这个地区PM2.5表面吸附的很多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那它可能产生的生殖生育危害比较大。不同的地区,同样霾的浓度,或者说污染物的浓度,对健康的危害是不一样的,可能关键在于成分。虽然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雾霾和某些疾病有相关性,但并没有揭示他们之间确凿的因果关系。因此,雾霾危害健康不假,而其中的因果关系还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关于雾霾的谣言4谣言一:内蒙古风电偷走了北京大风导致雾霾?
有媒体报道,内蒙古建设了大量风电站,偷走了北京大风,导致雾霾。这是真的吗?
真相:风碰到障碍物绕流是可以恢复的,局部风力发电或局部防护林不会对距离较远的下游风力造成影响,雾、霾形成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地面污染物碰上大气静稳条件。目前没有任何的科学研究显示风电场与雾霾的形成有因果关系。
谣言二:雾霾不散是因为“核污染”?
据传,内蒙古鄂尔多斯地下发现大规模铀煤资源,通过燃烧,煤炭中的铀进入到空气中,这是目前国内大范围雾霾的原因。这是真的吗?
真相:雾霾难散主要影响因素为气象条件。铀元素本身是很重的元素,不容易被氧化,不会变成粉尘;而且电厂对排放物都会进行除尘、脱硫脱硝,就是真的有,也应该是留在燃烧残渣里,进入空气中是很微量的。
谣言三:9至11层是扬灰层空气脏?
高层建筑的9—11楼是扬灰层,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这里的污染物密度最高……真是这样吗?
真相:从专业上来说,地面排放污染物在垂直高度上混合的最大高度称为“边界层”,边界层越高混合的空间越大地表空气质量越好。从边界层的角度分析,不存在所谓的扬灰层,9层-11层高度最多40米,始终在边界层均匀混合的高度内,污染物浓度和地表不会有很大差别,和20层也不会有很大差别。
谣言四:摆盆植物可以吸霾?
芦荟能护肤;绿萝能吸甲醛;仙人掌能防辐射;绿植的日常生活技能棒棒哒~
绿植能吸霾的神功能简直是根深蒂固的植入大家心底,这是真的吗?
真相:其实绿植与雾霾的关系就像屌丝吸引白富美,“逆袭”这种事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绿植对于雾霾并不会有实质性的吸附影响。对绿植来说,他们只会吃二氧化碳吐氧气,但PM2.5是悬浮颗粒,吃悬浮颗粒的植物还没有进化出来~
壹加医∣海外医疗TEL:--
斑蝥酊 斑秃甘露聚糖肽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疾病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yy/4741.html
- 上一篇文章: 许远国谁把老天爷搞成这样
- 下一篇文章: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宜用这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