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舟医生时间酸碱体质之说科学吗真相又
引言
上次和大家谈到高尿酸的危害「戳我!——延伸阅读:高尿酸,不止引发痛风,还伤肾!」,有朋友问“尿酸高的人,是不是酸性体质呢?”,有关“酸性体质”、“碱性体质”的说法我之前听到过,甚至有些食物也被分成“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更有极致到“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这样的谬论程度。那么,人的体质真有酸碱之分?靠饮食真能把酸性体质吃成碱性体质?今天我就来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下:
首先回答朋友提到的那个问题:尿酸偏高不是指酸性体质,而是指体内尿酸产生过多。
有关“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在传统中医及西医理论体系里,是没有这两个概念的,也没有“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与疾病相互关系的理论。
网络上关于“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与人体健康及尿酸的说法,实际上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过在西医科学体系中,是有“酸碱平衡”理论的。
"酸碱体质”在医学上不存在
有关酸碱的问题,还记得初中化学里的PH值吗?它又被称为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
通常情况下,PH值是一个介于0和14之间的数,当去测量一种溶液时候,如果PH7,说明溶液呈酸性;当PH7,说明呈碱性;当PH=7,为中性。
如果是以人的动脉血为样本,pH值正常范围是7.36-7.44,这个数值是接近于中性,呈弱碱性;静脉血因为经过了人体的各种新陈代谢后,有CO2以及有机酸等物质的加入,与动脉血相应值比较,外周静脉血pH值范围约低0.02-0.04pH单位,也是呈弱碱性。
此外人体其他部位的体液,所属的正常PH值各不相同:唾液为7.0左右,胃液在1~3之间,尿液为6.0左右,阴道分泌的液体一般<4.5。
对于正常人而言,是没有“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的区别,这两个概念在医学上根本就不存在,不仅西医里没有,中医里也没有。
那该如何认识人体酸碱的问题呢?
西医里有比较科学的“体液酸碱平衡”理论,大家可以一起学习下。
现代研究认为:机体中酸性和碱性的物质,其来源包括食物和代谢生成,但是以后者为主。新陈代谢过程中,糖、脂肪完全氧化时生成CO2,称为挥发酸,主要经肺排出体外。而来自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产生的硫酸、磷酸和尿酸,以及糖和脂肪的不完全氧化生成酮酸和乳酸,为非挥发酸,经肾脏排泄。当然,代谢产生酸的同时也产生少量的碱。
正常动脉血pH为7.35~7.45,人的动脉血正常pH值之所以比较精确的保持在7.35~7.45之间,是因为机体主要通过体液缓冲系统、肺和肾脏排泄来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
其中肺起作用最快,仅需10~30分钟;缓冲系统起作用需2~4小时;肾起作用在数小时以后,但调节作用最强,这也是当肾出现问题时,为啥容易出现酸碱平衡紊乱的主要原因,所以肾脏的功能很重要。
在异常疾病或非生理状态下,如果pH<7.35为酸血症,pH>7.45为碱血症。医生在临床上,是比较容易碰到患者血液PH值降低或升高的情况,比如肺气肿、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呼吸过度通气等。
比如说肺气肿的患者,由于肺呼出CO2能力的下降,导致过多的CO2在人体内堆积,它与水结合后生成碳酸,从而使血液中PH值降低。
还有肾功能不全(比如: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排酸能力的丧失,导致像酮酸、乳酸等非挥发酸过多,同样使血液中PH值降低,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而像精神紧张引起呼吸过度通气,容易造成CO2过度的排出,导致血液PH值升高,形成呼吸性碱中毒。
而无论酸中毒或者碱中毒,实际上都代表身体器官可能出了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肾脏和肺脏的问题,有些情况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医院接受正规的医疗救治,绝不可能单靠吃些所谓的碱性或酸性食物就能力挽狂澜,靠饮食来调节酸碱平衡,只能是“杯水车薪“。
-------
参考文献
1.RosBD,PostTW.ClinicalPhysiologyofAcid-BasandElctrolytDisordrs,5thd,McGraw-Hill,NwYork.
2.AdroguéHJ,MadiasNE.Scondaryrsponsstoaltrdacid-basstatus:thrulsofngagmnt.JAmSocNphrol;21:.
3.Simplandmixdacid-basdisordrs,Uptodat,.
戳原文,更有料!
中医白癜风的治疗咨询白癜风专家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yy/3604.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胖解决鸡群药物中毒而死的方法
- 下一篇文章: 这些年,活活把医生气死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