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东京路丨坚持现场采写新闻



本文承蒙中日新闻事业促进会独家受权播发

迄今我有两次常驻日本的经历,分别是年6月至年8月、年12月至年1月,作为中国青年报驻东京记者。这8年的驻日时光是我人生中的重要经历,不仅扩大了视野,学习到很多先进理念,对自己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为自己在关键时刻,见证并记录新闻的第一现场感到些许自豪。在经历了中日关系的风风雨雨之后,我对发展两国关系特别是两国民间友好抱有强烈的期待。

驻外记者,孤单而忙碌

年6月15日,我乘国航班机前往东京赴任。到达成田机场,办完入境手续,又经过80多公里的车程,终于走进中国青年报社驻东京的记者办公室。

进门刚10分钟,电话铃就响了。当天日本国会通过了向海外派遣维和部队的“PKO相关法案”,报社要求马上采访。虽然赴日前我在北京的编辑部做过一段国际新闻采编,但此刻毕竟初来乍到,情况不熟,信息不全,甚至连传真机的使用、如何往国内拨电话还都不会。对如何拨通北京的电话,我都是现问日本电话局的才知道的。事情都是逼出来的,现学现卖,不会的也会了。

我马上打开电视收看新闻,记录下表决结果。翻开当天的日本报纸,法案内容及各党派的主要意见、态度已了然于心。我把素材整合起来,然后紧急电话采访日本的政治评论家……当晚9点许,我的“东京第一电”《日本通过战后首个海外派兵法案》顺利传回北京。

记得90年代初发稿还是用传真,我的前任们都是手写稿件,我虽开始使用电脑,但仍用打印机打印出来,传真回报社,只是便于车间打字员辨认而已。待我第二任赴日时,发稿已用电子邮件直接发到报社编辑系统的新稿库了。

在驻日的8年时间里,每天早上7点前会收到5份当地报纸。我用两到三个小时浏览完所有新闻,以这些素材为背景,构思当天的采访主题。日本的各种消息很多、很快,当时想采访评论家和国会议员等政治人物,只要申请了,大部分也能实现。

新华社驻日记者有十多个人,我羡慕他们可以分工,每人负责一摊。但中国青年报社就我一人,因此我必须身兼数职,独当一面。虽然“很累很孤单”,但亲历重大新闻事件的机会也给自己带来强烈的成就感。90年代是日本政坛分化组合的动荡时期,从小泽一郎率队分裂自民党,到新生党、新进党、先驱新党等党派林立,直到产生非自民党的多党联合政权,被称为政坛走马灯。变化大多发生在晚上,也数不清跑了多少趟国会会议厅和设在周围饭店的各党临时总部。我也因为被选为中国青年报年度中发稿最多、每天深夜还发稿的记者,荣获社长总编辑奖。

大事发生时,身在现场

我体会到,采访是用脚踩出来的,没有过程就没有内容。只有到了现场,才能了解更多细节和新闻背后的故事。

年3月20日上午7点50分,东京发生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事件。日本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为对抗日本警方的调查,于上班高峰时段在东京多条地铁线路释放毒气,造成13人死亡,约人中毒。

当天是周一,我们照例到中国驻日大使馆去听吹风。我开车出门不远,路过地铁站时发现所有站口都被封死。我意识到出了什么大事,立刻打开车上的收音机,了解新闻速报的内容。在掌握事件的基本信息后,我立即把车停在路边,抓上采访工具向最近的地铁站冲去。多年养成的随身携带相机和采访本的职业习惯,此时派上了用场。

在现场,我看到大量的警车、消防车和救护车;马路边,已有医护人员开始对中毒者紧急施救。当时也顾不得什么危险,只惦记着多采访、多留素材。当天,报社便收到了我第一时间从东京现场传回的报道和新闻图片。要是放在现在,说不定就是微博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cs/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