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胖脖子黑,警惕2型糖尿病



记者韩虹丽通讯员霍美玲

明明(化名)才9岁,体重已经90多斤了,最近一段时间,爸爸妈妈发现平时活泼开朗的明明突然不爱和同学一起玩了,有时还会偷偷躲起来哭鼻子。“孩子因为脖子皮肤特别黑,被班上的同学嘲笑多年不洗澡、不讲卫生,大家都不喜欢和他玩。”仔细询问之后明明妈妈说出了原因。

妈妈亲自上阵帮明明使劲搓洗,发现好像不是污垢,确实洗不掉。在网上一查,孩子脖子黑不是污垢那么简单,或许孩子有内分泌疾病,这让明明妈妈慌了神。

经过医院详细检查,明明的颈部、双侧腋下、大腿根处的皮肤都呈黑色,医生诊断明明患上了“肥胖症、黑棘皮病”。更令妈妈接受不了的是,进一步的检查发现明明的尿糖和血糖都超标,明明居然患上了2型糖尿病。

“糖尿病不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吗?孩子还这么小,怎么会得糖尿病?”看到诊断结果,明明的妈妈愁的不得了。

如何诊断儿童2型糖尿病?

据明明妈妈讲述,明明从小就是个小胖墩,看到孩子能吃能睡,也很少生病,就没有对他的饮食予以过多的限制。明明喜欢吃肉,家里就每天做炸鸡、红烧肉等,每次明明能吃掉一整盘,每天零食、可乐更是管够。现在,明明的妈妈追悔莫及。

“其实,明明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梁向荣说。随着全球儿童及青少年肥胖患病率的上升,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病率也逐渐增加。据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6-17岁人群的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从年的5.3%,上升到年的19.0%(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别为11.1%和7.9%),与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趋势是平行的。

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儿可以仅有肥胖,或仅在体检时发现高血糖或尿糖,重者可出现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梁向荣表示,儿童和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断首先要确诊糖尿病,再进行分型。

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考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诊断标准:

(1)空腹血糖(FPG)≥7.0mmol/L(mg/dl);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11.1mmol/L(mg/dl);

(3)有糖尿病经典的“三多一少”症状或高血糖危象,且随机血糖≥11.1mmol/L(mg/dl);

(4)参考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48mmol/mol)。

“2型糖尿病的患儿一般有家族史、体型肥胖、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的特征或同时伴发黑棘皮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脂肪肝等。”梁向荣说,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主要通过临床特征进行鉴别。

避免肥胖,适度锻炼是关键

糖尿病患者中带病生存者增多,造成群体基因库的变化,进而使儿童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增加,家族遗传明显。同时,因为基因相似,再加上一家人的生活行为习惯相似,所以家族更容易聚集发病。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缺乏运动锻炼、不良饮食导致肥胖也容易引发儿童糖尿病。

“由于目前的饮食条件中高脂肪、高热量的成分增多,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偏好高油高糖食品的饮食习惯,容易造成身体脂肪的过度堆积,成为诱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梁向荣说,加之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与锻炼的机会大大减少,同时由于孩子体重过重,做运动不方便,孩子就不想运动,进一步加重肥胖,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促使糖尿病的发生。

不过儿童糖尿病也是可防可控的,针对糖尿病的不同病因,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梁向荣建议,首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检测,包括超重或肥胖、母亲糖尿病史、直系亲属患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症状(黑棘皮病),合并代谢综合征(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早产儿),精神药物的使用等。

肥胖是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也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防治肥胖重点应放在改变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不足等方面。“建议家长给孩子平衡膳食,避免含糖饮料,减少高热量低营养的食物,增加营养丰富且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做到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和维生素充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加热量消耗、定期监测体重。”

除此以外,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另一核心措施,儿童青少年应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梁向荣表示,其中有氧锻炼效果尤其明显,每天大于6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以改善身体成分、血糖管理与胰岛素敏感性。“运动类型包括阻抗活动,以增加肌肉质量,有助于改善血糖管理。同时,避免久坐行为,屏幕娱乐时间应每天不超过2小时。”梁向荣说,孩子还要保证充足有效的睡眠时间,推荐8-11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随着2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病率上升,早期评估和管理至关重要。对于高风险的儿童和青少年,应该尽早筛查,尽早诊断,尽早帮助其管理糖尿病,促进以家庭为中心的行为改变。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cs/14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