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钾代谢及钾代谢障碍nbsp今日
每天学习一个知识点
*K功能:维持兴奋和传导性,参与渗透压调节,参与物质代谢,参与酸碱平衡调节
*正常:正常人体内的含钾量约为50~55mmol/kg体重。血钾:3.5-5.5mmol/L
*机体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维持血浆钾的平衡:
①通过细胞膜Na+-K+泵,改变钾在细胞内外液的分布;
②通过细胞内外的H+-K+交换,影响细胞内外液钾的分布;
③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外跨膜电位的改变影响其排钾量;
④通过醛固酮和远端小管液流速,调节肾排钾量;
⑤通过结肠的排钾及出汗形式。
*低钾血症(常伴随碱中毒)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通常情况下,血钾浓度能反映体内总钾含量,但在异常情况下,两者之间并不一定呈平行关系。而且低钾血症患者的体内钾总量也不一定减少,但多数情况下,低钾血症常伴有缺钾。
1.原因和机制
(1)钾摄入不足
(2)钾丢失过多(最常见原因)胃肠道大量丢失消化液(腹泻、呕吐、胃肠减压等)
经肾的过度丢失:
①排钾型利尿剂:机制—引起远端流速增加、利尿后容量减少引起的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利尿引起的氯缺失,此时远端肾单位泌钾增多。
②肾小管性酸中毒:分I、II型。
I型为远曲小管性酸中毒:集合管质子泵异常,导致H+排泄和K+重吸收障碍。
II型为近曲小管性酸中毒:近曲小管重吸收K+受阻。若再合并其他物质的重吸收障碍,则称为Fanconi综合征。
③盐皮质激素过多:见于原发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④镁缺失:缺镁和缺钾常合并发生。缺镁影响Na+-K+-ATP酶活性。可导致在正常血钾浓度下出现细胞内缺钾。另外还影响髓袢升支的重吸收钾功能。
(3)细胞外K转入细胞内(碱中毒)
2.对机体的影响
(1)对神经肌肉:急性低钾血症:轻症可无症状或仅觉倦怠和全身软弱无力;重症可发生弛缓性麻痹。细胞兴奋性降低,严重性甚至不能兴奋。慢性无明显变化。
(2)对心肌影响:
1)心肌生理特性改变:兴奋性增加,自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收缩性改变
2)心肌功能损害:心律失常,心肌对洋地黄类强心药物敏感性增加
3)心电图:QRS波:增宽,幅小;ST段:压低,缩短;T波:增宽,低平;U波:明显增高。
(3)骨骼肌损害肌肉松弛
(4)肾脏损害多尿
(5)对酸碱平衡影响: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同时发生返常性酸性尿。
3.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补钾,尽量口服;纠正水和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时极少伴有细胞内钾含量的增高,且也未必总是伴有体内钾过多。易伴发酸中毒。
1.原因和机制:
(1)钾摄入过多
(2)钾排出减少:主要肾脏排钾减少(高钾血症最主要原因)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
(3)细胞内K转移到细胞外
2.对机体影响:
(1)对神经肌肉影响:急性轻度-兴奋性增高;急性重度-兴奋性下降。
(2)心肌兴奋性先升后降,心肌传导性下降,心肌自律性下降,心肌收缩性下降
心电图:3期K+外流↑,复极加速→T波高尖;传导性↓→P-R间期延长QRS波增宽;传导阻滞及自律性↓→心律失常
(3)酸碱平衡影响: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出现反常性碱性尿。
3.防治:促进钾移入细胞;降低体内总K量;对抗钾的毒性
★钾代谢紊乱的原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
原因
摄入不足
丢失过多
进入胞内
摄入过多
排出减少
出细胞
对机体的影响
神经-肌肉兴奋性
机制
急性:降低呼吸肌麻痹
超级化阻滞
轻度:升高;重度:下降
去极化阻滞
对心肌的影响
兴奋性
自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增高
增高
降低
急性:增高慢性:降低
轻度:增高重度:降低
降低
降低
降低
心电图特征:
T波低平,U波增高ST段下降;QRS增宽
T波高尖;P及QRS增宽
临床表现:
HR增快、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室颤)心脏停跳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皆可引起肌麻痹,其机制有何不同?请简述之。低钾血症时出现超极化阻滞,其机制根椐Nernst方程,Em≈59.5lg[K+]e/[K+]I,[K+]e减小,Em负值增
大,Em至Et间的距离加大,兴奋性降低。轻者肌无力,重者肌麻痹,被称为超极化阻滞。
高钾血症时出现去极化阻滞,高钾血症使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变小,按Nernst方程,静息膜电位负值变小,与阈电位的差距缩小,兴奋性升高。但当静息膜电位达到-55至-60mv时,快Na+通道失活,兴奋性反下降,被称为“去极化阻滞”。
猜猜看,是什么引起了十二指肠溃疡MIT2015年度35位35岁以下的科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cs/1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诺如病毒来袭,别怕,预防控制有妙招
- 下一篇文章: 2016成人高考医学综合A型题专项练习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