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野生菌中毒,这些常识要牢记
在这雨水充沛的夏季,也是野生菌疯长的时节,“三塔菌”、“斗鸡公”这些被蒲江本地人所熟知的野生菌在这个季节里成了餐桌上的美味山珍。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但也易发生误食有毒野生菌引起中毒,是有毒野生菌中毒的高发季节。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有毒野生菌
01
毒鹅膏菌
毒鹅膏菌(此菌极毒)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在国外还被称为“死亡帽”,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菌盖初期近卵圆形至钟形,表面灰褐绿色、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菌柄白色,细长,圆柱形,基部膨大成球形,内部松软至空心。菌托较大而厚,呈苞状,白色。菌环白色,生菌柄之上部。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02
斑蘑菇
斑蘑菇外形与可食的四孢蘑菇相似,但后者菌柄较短,受伤处不变黄色。实体较大,白色,受伤处速变金黄色,有膜质菌环且无菌托,菌盖扁半球形,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或草原上单生或群生。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头痛及腹泻等病症。03
鳞柄白鹅膏
鳞柄白鹅膏菌盖和菌褶呈白色,菌柄具菌环,其基部具有球状的菌托,新鲜时带有令人呕吐的甜味,这些明显区别于其他的物种,但鳞柄白鹅膏菇蕾时期的子实体易被误认为可食用的物种而被采食。最近分子实验证明世界上鳞柄白鹅膏是复合种,但复合种内所有的种都具有毒性。04
豹斑毒伞
豹斑毒伞别称豹斑毒鹅膏菌,菌盖灰褐色至棕褐色,子实体中等大,含有毒蝇鹅膏菌相似的毒素及豹斑毒伞素等毒素,食后半小时至6小时之间发病,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呕吐、腹泻、大量出汗、流泪、流涎、瞳孔缩小、感光消失、脉搏减慢、呼吸障碍、体温下降,四肢发冷等,中毒严重时出现幻视、谵语、抽搐、昏迷甚至有肝损害和出血等,一般很少死亡,及时用阿托品疗效较好。
05
赭红拟口蘑
赭红拟口蘑别称赭红口蘑。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菌褶带黄色,弯生或近直生,菌肉白色带黄,菌柄细长或者粗壮。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06
网孢牛肝菌
网孢牛肝菌别称网孢小牛肝、蛇麻菌等,分布于吉林、四川、云南、江苏、广东、安徽等地,夏秋季在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地上单个或成群生长。在四川南部地区群众视为毒菌,含有神经精神毒素,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引起呕吐和腹泻,还可致瞳孔缩小。07
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是一种常见的剧毒蘑菇之一,同时也是毒蘑菇事件的罪魁祸首之一,夏秋季群生或散生,喜于雨后在草坪、蕉林地上生长。毒性比致命白毒伞弱,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可能含少量类似白毒伞的毒素,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也有可能因误食而致命。有较多的相似种,特别是与可食的高大环柄菇相混淆,具有很强的欺骗性。08
致命白毒伞
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喜欢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一般与树根相连。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在新鲜毒菇中毒素含量很高,50克左右的白毒伞菌体所含毒素便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白毒伞毒素对人体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有毒菌识别方法
有毒菌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菌类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菌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二看颜色。有毒菌菌面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有毒菌采摘后一般很快变色。三看形状。无毒菌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菌菌盖中央一般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一般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四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菌撕断菌秆,无毒菌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菌的分泌物稠浓,一般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五闻气味。无毒菌有特殊香味,无异味。有毒菌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六是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菌,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食用野生菌注意要点
(一)不要购买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野生菌。
(二)对自己熟悉并确定为无毒菌的,也不要混杂加工食用,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杂炒煮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加工野生菌一般要通过高温煮透,降低毒性。 (三)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物质可能与酒中所含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发中毒。食用野生菌中毒后自救要点
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二)医院治疗。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喉部,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三)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四)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五)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zz/9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桂林人警惕一女子吃了泡发木耳,不幸中毒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