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动态2016
深圳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动态
年第期(总第期)
本期要目
1、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强化食品安全工作技术支撑,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
2、深圳市南山区高位推进食安示范城市创建,夯实食品安全基础
3、深圳市经贸信息委召开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场“瘦肉精”整治专题会议
4、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局东门所积极推进大型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工作
5、深圳市龙岗区嶂背社区开展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讲座
6、大连已建立余家“校车食安课堂”
7、长效机制保“舌尖上的安全”——福建检验检疫局助推福建食品安全放心省创建
1、深圳市卫生计生委强化食品安全工作技术支撑,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
文章概述: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食安委的组织下,深圳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认真依法履责,以强化食品安全工作技术支撑为核心,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为抓手,组织实施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医疗救治与技术调查,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与健康权益。
加强体系建设,强化组织领导
年市卫计委有关处室进行了整合,新成立的公共卫生管理处承担食品安全工作职责,综合了以往分开的食品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管理,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的新常态要求相一致。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全市卫生计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与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组织领导。
制定实施方案,全面统筹开展
市卫计委制定了年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和创建工作宣传方案等有关工作方案,统筹实施全市卫生计生全年各项食品安全工作。
创建结合日常,促进相互提升
市卫计委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中的重点任务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这是卫生计生食品安全工作的核心,也是卫生计生食品安全日常工作的重心。将创建工作与常态工作深入结合,突出重点,以核心带整体,以创建带日常,相互推进,共同提升。
健全落实机制,加强协作配合
卫生计生食品安全工作是食品安全工作整体的一部分,同时在开展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这项工作上是市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实施,年,市卫计委与市食安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协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顺利实施。
总结年市卫计委食品安全工作整体落实情况,可分为以下六部分:
(一)抓好核心任务,有序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
一是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制定《年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起草了《年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经征求市食安办、市食药监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修订意见,修订后联合印发和组织实施。
二是完成《年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报告》并通报相关部门。组织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年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与评估,并经审议、修订,完成了《年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报告》,向市食安办、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了通报。
三是食品监测方面。年1—12月已完成广东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份样品的采样、前处理及送样。完成广东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份采集任务,将所有采样样品信息录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完成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委托儿童食品样品份采样及信息录入。按计划已完成本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份样品均样及样品分配,和市售贝类专项份和深圳水域贝类份采集、监测。
四是食源性疾病监测方面。开展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督导,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管理,落实责任和措施,提升能力与质量。年1—11医院共上报疑似食源性疾病病例例,可疑饮食史信息的有例,饮食史信息采集率高达65.7%。编发了11期食源性疾病监测简报。市疾控中心针对本市多名居民因食用小龙虾发生食源性疾病组织开展调查、监测和网络上报,共接报23例疑进食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采集了患者血样24份、尿样12份,可疑食品小龙虾15份,市卫计委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省卫生计生委并通报市食安办。
五是为落实并强化食品安全协作机制,市卫计委会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举办了年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研讨会,研究年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汇总分析与报告编制,谋划明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重点,进一步提升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能力与报告水平。
(二)强化协作联动,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技术查处与病人救治工作。
各区(新区)疾控机构认真落实24小时食品安全应急值守制度,加强与辖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应急工作对接和联动响应。年截至目前,全市疾控机构共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人次,协作调查疑似食物中毒事故调查65宗,排查疑似食物中毒人员人,确诊食物中毒共14宗、食物中毒人员共人,除其中1例因食用河豚鱼导致中毒死亡外,其他食物中毒病人经医疗救治均已康复,经及时诊治均已康复,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通过深圳卫视、疾控网站等平台发布了预防食用河豚鱼、毒蘑菇、不合格水产品等食物中毒的多个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提醒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加以防范。
(三)推进量化分级,强化全市餐饮具集中消毒生产单位监管。
市卫生监督局对全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形成常态与长效工作机制,对企业既强化监管和执法,也加强指导与服务,促进积极进行改造,实现达标、升级。制定了年深圳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卫生监督监测计划,对全市现有持有有效营业执照的33家餐饮具集中消毒企业开展了监督抽检,共抽检企业生产的集中消毒餐饮具份,由市疾控中心依据国家标准进行检测,及时向社会公告了检测结果。
(四)举办系列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市卫生计生食品安全工作能力和监管企业自律管理水平。
一是先后举办了食源性疾病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新技术培训班、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管理培训班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技术培训班等多个培训项目。来自省卫生计生委、省疾控中心、中山大学等单位的多位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内容涵盖食品安全标准与工作职责、食源性疾病现场调查程序与方法、疾病负担与应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化管理等多方面。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有关负责人与专业骨干共多人次参加了培训。
二是举办了全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法律法规培训班,全市33家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负责人、卫生管理员共65人参加了培训。省卫生监督所专家来深授课,宣讲新《食品安全法》,解读相关工作规范。通过培训,进一步强化行业规范管理与企业自律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量化评级提升。
(五)依法履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标准工作。
一是参加了省卫生计生委举办的食品安全标准培训班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的重点食品安全标准研讨会,为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积极准备。二是协助国家、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做好深圳市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及所属的市质检院、市标准院给予了大力支持。
(六)大力开展宣传,线上线下齐推食品安全系列宣教活动。
一是举办全市“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市卫计委会同市盐务局于5月13日共同举办了深圳市第23届“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以“坚持科学补碘,建设健康中国”为主题,广泛、深入地宣传和普及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通过张贴海报、发放资料、咨询答疑、讲授真假碘盐鉴别方法等多种形式,宣传科学食用碘盐、预防碘缺乏病的知识。市卫生计生委刘堃副主任、市盐务局梁丹局长等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参加了主会场宣传活动,全市各区(新区)卫生计生、盐务部门在各自辖区同步举办了宣传活动,共计宣传、咨询市民群众余人次,发放宣教资料多份,深圳电视第一现场频道、宝安区电视台等媒体对全市“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进行了报道。11月,市卫计委组织各直属单位食堂与市盐务局签订了“食盐安全责任书”。二是组织开展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6月12日,市卫计委刘堃副主任出席了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6月13日至6月27日,根据市卫计委印发的《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深卫计公卫〔〕42号)的部署,全市卫生计生系统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全面展开,共组织活动62次,出动人次人次,通过网站、微博发布20余次,制作公益广告栏块,制作张贴标语条,发放宣传折页份,接受现场咨询人次,开展企业培训讲座次数13次,食品安全进学校、进社区宣传活动分别举办45次和54次,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zz/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