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拒做ldquo糖人rd



仲华国医

年11月14日

是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从年主题——糖尿病走向大众,

到年的——护士与糖尿病,

世界糖尿病日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了!

回顾历年世界糖尿病日主题,我们发现其中的内容是既广泛又深刻的。其关爱对象包括儿童与青少年、老年人、女性、弱势群体,内容关于生活方式、人权、治疗、并发症、教育与家庭。并且,在今年的糖尿病主题中,我们也体会到了世界对医护人员的尊敬。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已从“老年病”逐渐年轻化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数据,

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14亿!

如果这部分人组成一个国家,

人口总数将排在全球第12位,

那如何预防、遏制糖尿病呢?

糖尿病防治核心信息

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近年来糖尿病逐渐年轻化);2、超重与肥胖;3、高血压;4、血脂异常;5、静坐生活方式;6、糖尿病家族史;7、妊娠糖尿病史;8、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6.1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糖尿病的危害

1、对肾脏的危害

因为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2、对心脑血管的危害

心脑血管伴随症状是糖尿病致命性伴随症状。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血管收缩与扩张不协调,血小板粘聚,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致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得病人数和死亡率呈上升指数。

3、对周围血管的危害

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在外界因素损伤局部组织或局部感染时较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局部组织溃疡,这种危险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称为糖尿病足。

4、对神经的危害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最常见,这是糖尿病的危害之一。

5、对物质代谢的危害

糖尿病对物质代谢的危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引起糖代谢严重紊乱,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酮体大量产生,组织未及时氧化,肺及肾也未及时调节排出酮体,血酮浓度明显增高,出现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极高,需紧急救治。

6、急性伴随症状

糖尿病危害还包括急性伴随症状,尿病合并感染:得病人数高,两者互为因果,必然要兼治。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危害还在于糖尿病高渗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50%。

7、乳酸性酸中毒危害

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酮体大量产生,组织未及氧化,肺及肾也未及时调节排出酮体,血酮浓度明显增高,出现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极高,需紧急救治。病人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

糖尿病的常见症状

1、突然的视力减退

糖尿病人的晶状体会因水分渗入而膨胀,变凸,增加屈光力,发生近视;还会因视神经损害和眼底血管病变、视网膜静脉扩张、出血,甚至剥离,导致视力模糊。

2、餐后低血糖

在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高峰时,餐后血糖高峰已过去,会发生低血糖反应,餐后3-5小时出现头晕、眼花、心慌,甚至昏迷。

3、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4、阳痿

男子性功能受植物神经控制和调节,糖尿病人因植物神经功能降低或丧失,会导致阳痿。

5、疲乏无力、肥胖

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6、手指发麻发凉

在平时会有人出现一些不知病因的手麻情况,当手指无明显诱因出现对称性发麻时,可以检测一下血糖,糖尿病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的病变。

7、伤口愈合慢

因血糖高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当突然发现皮肤破损而伤口不易愈合时,应检测血糖。

日常饮食三不宜

1、不宜吃各种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因为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出现高血糖。

2、不宜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如动物的脑、肝、心、肺、腰、蛋黄、肥肉、黄油、猪牛羊油等,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3、不宜饮酒,酒精能使血糖发生波动,空腹大量饮酒时,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盖低血糖的表现,不易发现,非常危险。

糖尿病的预防

1、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2、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3、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4、通过控制饮食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牢记初心

传承中医文化精髓

发扬中医文化

看名老中医,用地道药材,享中医文化

点击下方关键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zz/10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