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预防为主,防病为先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
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COVID-19”。
主要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极易在幼托机构传播。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愈后良好。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食用受病毒污染是食物或水、接触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接触受污染的物品都可能被感染,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也具有传染性。
主要症状: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等胃肠道症状。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人群普遍易感。相较于普通感冒,流感起病急且全身症状重。
1、单纯性流感:本病最常见。起病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39℃-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2-3日后才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及咳嗽。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2日内达到高峰,3-5日退热,症状明显好转。
2、原发型肺炎流感:起病时与单纯性流感相似。但有继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粘稠痰,有时血痰。
水痘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极易在幼托机构传播。
传播途径: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主要症状: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愈后良好。
预防措施
1、防治传染源
传染源可以是疾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携带者及被感染的动物;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要尽早隔离,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或其他接触物都要消毒处理;对隐性感染者和携带者要进行临床观察。
2、切断传播途径
新冠、流感、水痘等疾病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以通过在早晨或者课间适当开窗通风,打喷嚏或咳嗽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雾霾天戴上口罩等措施进行预防;诺如病毒性肠道炎、手足口病等疾病通常是“吃进去”的传染病,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用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进食后发病,因此孩子们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要随意接触病人的物品等。
3、保护易感人群
并不是所有接触了传染源的人都会被传染,只有当个体对于该病免疫力低下的时候,才有可能患病。平时可以靠加强营养、进食多量蔬菜水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时间,锻炼身体,注意衣物增减等措施来提高免疫系统的抵抗力,预防接种也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合理饮食
1、吃得过饱,冬季幼儿食欲增加,若是吃得过饱,容易发生积食。
2、按时吃早餐,体内可以产生足够的热量,增强孩子的耐寒能力,不易生病。
3、少食油腻、辛辣食物,不喝冷饮,多食蔬菜,菜品经常调换,合理搭配,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
4、冬季各种营养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要及时补充含钙、铁、钠、钾等丰富的食物,如虾米、虾皮、芝麻酱、猪肝、香蕉等。
注意卫生
1、冬季,温暖的室内会滋生很多的细菌,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晒被褥,2-3天换洗一次接触皮肤的衣物,防止细菌侵袭孩子皮肤。
2、室内卫生,角角落落及时清扫、消毒。
3、幼儿的玩具、餐具等要定期消毒,保持卫生。
4、不要对着别人打喷嚏、咳嗽,应用纸巾捂住口鼻,并及时洗手。
坚持运动
1、运动是增强孩子抵抗力的有效方法,应多让孩子参加户外锻炼,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侵袭。
2、冬季坚持入园,幼儿园合理组织开展户外运动,这能让孩子的各个器官适应低温环境,不仅不易感冒,还能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招生对象:
2岁~6岁
招生电话/TEL:
(刘老师)
招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zz/10561.html
- 上一篇文章: 元旦假期将近,出行宝典请收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