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的概述随病因表现而不同
治疗
严重肾功能衰竭引起的酸中毒,则需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方能纠正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代谢尾产物潴留等紊乱。
2.给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严重酸中毒危及生命,则要及时给碱纠正。一般多用nahco3以补充hco3,去缓冲h+。乳酸钠也可用,不过在肝功能不全或乳酸酸中毒时不用,因为乳酸钠经肝代谢方能生成nahco3。三羟甲基氨基甲烷近来常用。1gnahco3含有11.9mmol的hco3,1g乳酸钠相当于9mmol的hco3,1gtham相当于8.2mmol的hco3。而nahco3溶液作用迅速、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时补充碱量可用下式计算:
症状
3.处理酸中毒时的高钾血症和病人失钾时的低钾血症:酸中毒常伴有高钾血症,在给碱纠正酸中毒时,h从细胞内移至细胞外不断被缓冲,k则从细胞外重新移向细胞内从而使血钾回降。但需注意,有的代谢性酸中毒病人因有失钾情况存在,虽有酸中毒但伴随着低血钾。纠正其酸中毒时血清钾浓度更会进一步下降引起严重甚至致命的低血钾。这种情况见于糖尿病人渗透性利尿而失钾,腹泻病人失钾等。纠正其酸中毒时需要依据血清钾下降程度适当补钾。
概述
1.积极防治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血液灌流状况,改善肾功能等。
补充碱(mmol)=(正常co2cp-测定co2cp)×体重(kg)×0.2 或 =(正常sb-测定sb)×体重(kg)×0.2 临床上可先补给计算量的1/2~1/3,再结合症状及血液化验结果,调整补碱量。在纠正酸中毒时大量k+转移至细胞内,引起低血钾,要随时注意纠治低钾。
随病因表现而不同,轻者常被原发病掩盖。主要有a.呼吸深快,通气量增加,pco2下降,可减轻ph下降幅度,有时呼气中带有酮味;b.面部潮红、心率加快,血压常偏低,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病人常伴有严重缺水的症状;c.心肌收缩力和周围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引起心律不齐和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急性肾功能不全和休克;d.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退和消失;e.血液ph值、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sb、bb、be均降低,血清cl-、k+ 可升高。尿液检查一般呈酸性反应。
产生过多、排出受阻,或者hco3丢失过多。常见于a.腹膜炎、休克、高热等酸性代谢废物产生过多,或长期不能进食,脂肪分解过多,酮体积累;b.腹泻、肠瘘、胆瘘和胰瘘等,大量hco3由消化道中丢失;c.急性肾功能衰竭,排h+和再吸收hco3受阻。
病因
根据病人有严重腹泻、肠瘘或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等的病史,又有深而快的呼吸,即应怀疑有代谢性酸中毒。
血气分析。
人体动脉血液中酸碱度(ph)是血液内h+浓度的负对数值,正常为7.35~7.45,平衡值为7.40。体液中h+摄入很少,主要是在代谢过程中内生而来。机体对酸碱负荷有相当完善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缓冲、代偿和纠正作用。碳酸、碳酸氢盐是体液中最重要作用最大的缓冲对,代谢性酸负荷时,h+与hco3结合成h2co3,h2co3极不稳定,大部分分解成co2和h2o,co2通过呼吸排出体外,使血液中hco3与h2co3的比值保持在20:1,ph值也将保持不变,可是代偿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了机体所能代偿的程度,酸中毒将进一步加剧。代谢性酸中毒是最常见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以原发性hco3降低(<21mmol/l)和ph值降低(<7.35)为特征。
检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hl/43.html
- 上一篇文章: 代谢性酸中毒病因学
- 下一篇文章: 代谢性酸中毒该如何预防?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众多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