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普通人能做好的7件事,你我都该



QQ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jyzhongg.com/daxue/7142.html

来源/书单(BookSelection)

朋友们,相信你和我一样,刚度过了有生以来心情最复杂的春节。

疫情的发展、医务工作者的奉献与牺牲、疫区同胞安危,都是我们心里的牵挂。

我们很想做些什么,于是一个又一个公益项目的款项被迅速筹满,一条条物流消息被一遍遍地在朋友圈转发……

疫情之下,没有旁观者。

但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深度卷入疫情之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其实还有一些事情,也是应该知道或者可以去做的。

文章整理了7个问题,并搜集权威专业的解答:

面对疫情,我们不要恐慌,但要足够警惕。如果有可能,请把这份综合性文档分享给亲友,防控疫情,你我都该尽一份力!

根据1月22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此次疫情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

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血功能障碍。

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另外,根据权威消息,疫情传播还出现了两个值得警惕的特点:

第一,广东省1月24日通报,出现了12例发病前无湖北居住史或旅行史的情况,其中9例为湖北输入病例家属,2例与武汉友人聚餐,1例有外省旅游史。1月25日,北京市也首次报告确诊2名无湖北接触史的患者。

第二,据《都市快报》,有专家介绍过一个病例:

该病人是从武汉来杭州参加会议的,到杭州时他没有发病,咳嗽、发烧这些典型症状都没有。可是没过多久,和他接触过的几个同事都传染上了,陆续出现症状。可这时,他自己还是没有发病。直到会议结束回到武汉后,又过了2天他才发病。

专家认为,即使潜伏期,没有任何典型症状时,已经具备传染性。

所以,如果来自疫源地,或与疫源地有接触史,应自行隔离14天,期间不要和他人接触!

常态情况下,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就足够了,佩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佩戴口罩前,先使用肥皂或消毒洗手液洗手

确认口罩的内外:通常情况下口罩深色有鼻夹的一面朝外,浅色朝内

戴上口罩后,要将褶皱拉开,护住鼻、口和下巴

确保鼻夹与鼻部、面部贴合:鼻夹就是口罩上方的条状物,戴上口罩后,双手指尖放在鼻夹处,从中部开始,用手指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

普通口罩2~4小时就要更换一次,医用外科口罩建议6~8小时更换

医院等疾病传染风险较高的地点时,最好佩戴N95口罩(带通气阀的口罩,可能会使病毒在局部聚集,不推荐)。

佩戴N95口罩分五个步骤:

洗手后,一手托住口罩,有金属鼻夹的一面朝外,用口罩罩住鼻、口、和下巴

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

然后将上方系带拉至颈后双耳上方

双手指尖放在鼻夹处,从中部开始,用手指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

双手盖住口罩,快速呼气,测试鼻夹或口罩四周是否漏气,及时调整

N95口罩虽有较强的隔绝病毒的能力,但会增加呼吸阻力,一次佩戴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

无论是医用外科口罩还是N95口罩,戴好后不可触碰口罩表面,必须触碰时应洗手,摘下口罩时,双手应避免接触口罩外侧,只接触系带。

另外,使用过口罩沾有大量唾液、细菌甚至病毒,如果直接丢弃会造成二次污染。

此前,网络上也曾流传过将口罩剪碎、用开水烫、焚毁等处理方式,在没有防护知识的情况下,采取这些方式很可能导致病毒扩散。

关于废弃口罩,《长江日报》推荐了这样的处理方法:

注意:处理废弃口罩时,不要用手接触口罩外侧,处理完口罩后请及时洗手。

没搞懂口罩折叠方法的同学,可参考下面这个动图:

医院病患爆满,如果出现了一些医院,不但可能因为医疗资源紧张,无法住院治疗,还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身处疫区症状较轻的患者在家进行隔离治疗,是更为理性的策略。

1月23日,医院出了一份治疗方案,有症状的可以看看。扩散!医院最新治疗方案

轻微症状,指的是出现了低烧、咳嗽、乏力、鼻涕、咽喉痛等症状,且未出现如下警示症状: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加重呼吸(痰或咯血)、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症状、精神错乱/嗜睡等精神状态变化。

此外,医院和阿里巴巴已经开通了免费在线问诊服务,如果出现发热症状,拿不准自己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医院,也可以先在家通过网络寻求医生的帮助。

医院:下载「掌上同济APP」,注册后点击“在线问诊”,然后选择「发热门诊」,即可在线上接受医院医生的问诊(24小时开放)

阿里巴巴:支付宝搜索“问专家”进去就能找到,有数百名执业医生实时在线免费问诊,时间为每日8:30—24:00,还有数十名专家提供义诊。

国家卫建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在新型肺炎的答疑中表示:

医用酒精(75%浓度乙醇溶液)、56摄氏度30分钟、乙醚、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另外,我们联系到武汉大学微生物学硕士(微博

八月远看是庙近看学校),进一步细化了使用方式:

Q:医用酒精怎么用?

A:医用酒精可以用作物品、台面、手部的表面消毒,使用浸泡了医用酒精的棉球擦拭表面即可。医用酒精是乙醇浓度为75%的乙醇溶液,可以直接购买,如果没有的话,可以用化学或者以上纯度的纯乙醇(工业酒精不可以!酒头不可以!)兑纯净水获得。乙醇浓度只有在75%(上下浮动5%)才有杀菌效果,过高或过低都不具有目标杀菌效果!(白酒不杀菌,纯乙醇也不杀菌)

Q:免洗洗手液有用吗?

A:有乙醇就有用。免洗洗手液里面杀菌的成分就是乙醇,买之前看一下有没有乙醇,有的话就放心购买!

用法是时不时拿出来擦一擦手,脸就不要擦了,因为乙醇会让皮肤变干,推荐大家再抹一层护手霜。另外,现在大部分湿巾不含酒精了,所以没有杀菌效果。

Q:84消毒剂有用吗?

A:84消毒剂在实验室多用作室内消毒灭菌或者织物灭菌,不能直接使用,要按照说明书进行稀释后才能用!Q:含氯消毒剂怎么用?

A:含氯消毒剂的原理是氯化物的强氧化性,能杀灭细菌病毒,但不太安全,比如使用的时候要戴手套,还有护目镜,操作含氯试剂要在通风橱里,使用过还要开窗通风,不适合家庭。

Q:筷子碗怎么灭菌呢?

A:玻璃、陶瓷器具有高压锅的话,用高压锅压一下是可以的,没有高压锅用沸水煮20分钟也是可以的。

毛巾也可以煮,但是煮完之后会不好用。

另外,广东爱卫会印发的,关于这次肺炎疫情的消毒指引中还补充道:

日常家居类消毒剂(如:威露士、滴露、蓝月亮等品牌)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每天尽量开窗通风,咳嗽、吐痰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掩护,勤洗手,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因为最近听到太多的负面消息,情绪起伏非常大,有些人甚至已经出现厌食,头晕恶心,体能下降,睡眠障碍等生理不适。

这种现象叫做“替代性创伤”,是得知他人创伤经历后发生的。

医院的刘军认为,“这些异常现象,通常都是出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

用我们平常的话来说,就是同理心很强,能量君很理解大家的心情,但还是希望大家,在特殊时期做好自己的心理防护。

疫情的新闻当然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zz/13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