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钦州已经发生多起因洗澡引起的一氧化



冬日严寒,想必有许多网友也像楼主一样,把家里的门窗都锁紧,不给冷空气一丝可乘之机。但是锁紧门窗,竟也有可能锁住我们危急时刻下的求生之路,给恐怖的一氧化碳中毒留下可乘之机

近日,钦州市发生多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一)1月27日,浦北县寨圩镇虞某(女,24岁)在家用煤气热水器洗澡昏倒在卫生间内,经送医救治后神志清醒,病情稳定;

(二)1月27日,钦州港犀牛脚镇李某(男,12岁),在家用煤气热水器洗澡后出现呼之不应,呕吐,烦燥现象,经送医救治后病情好转,医院观察;

(三)1月28日,钦南区沙埠镇梁某(男,13岁)在家中用煤气热水器洗澡时晕倒,经医院救治,现已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医院观察治疗;

(四)1月28日,钦州港鹿耳环社区胡某(男,19岁),在家中煤气热水器洗澡时晕倒,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五)1月28日,钦北区青塘镇利某(女,13岁)在家中冲凉房用煤气烧水冲凉晕倒。经医院救治,利晓晴神志清醒、生命体征正常,无生命危险。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称之为“隐形杀手”。人体吸入一氧化碳后,往往毫无知觉,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流,并散布至全身,造成中毒。

人们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因为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能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门窗紧闭,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疏忽大意致使煤气大量溢出等原因均有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网络配图

城市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造成中毒。

△网络配图

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有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网络配图

△网络配图

我们在树立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意识的同时

也要学习该如何从这一危险境地之中脱身

假如不幸遇上一氧化碳泄露时紧急处理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1.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同时切断一氧化碳泄露的来源(扭紧阀门等);避免使用会产生火星的器具(如打火机、电话等);

2.保持已吸入一氧化碳患者的呼吸顺畅;将其转移出中毒现场;有条件的可尽快让患者吸氧;

3.对于中重度病人,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早医院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对于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一个小视频,帮你更快了解!

在此提醒各位小伙伴

树立起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的意识

春节将至

祝各位都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祥和年

还有,

还想说些小贴士

冬天来了,为了取暖,大家都各出奇招。

但是你知道吗?

有些取暖方式在带来温暖的同时,

却也会给你带来危险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避免这些“雷区”,

过一个安全温暖的冬天吧~

电暖气机顶不要盖衣物

电暖气在工作时,机体顶部温度比较高,上面绝不能长时间覆盖衣物,否则热量不能及时扩散,有烧坏机器甚至引起火灾的危险。

用洗衣机洗羽绒服要当心

羽绒服的外层一般是防水层,用老式洗衣机和波轮洗衣机清洗羽绒服后高速甩干时,羽绒服会在脱水时不断膨胀,产生很强的空气流,而防水涂层不利于气体排出,会不断将羽绒服撑大,最后可能造成爆炸。

骑车慎戴长围巾

佩戴围巾不宜过长,最好将围巾的两端塞进衣服或进行固定,特别是乘坐电动扶梯或坐自行车、助动车后座时。一旦发生围巾绞缠时,旁人应先划破围巾,解除患者脖子上的束缚,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不要使用电极式热水袋

国家早在年就明确禁止生产、销售电极式热水袋,因为电极直接和液体接触,容易发生短路或爆炸。购买时,可用手轻捏一下来进行辨认:如果里面有明显的弧形线圈装置,就是电热丝式热水袋;如果捏到两截硬邦邦的圆柱体,则是电极式热水袋,不要购买。

加油前要先除去静电

选择自助加油的车主,加油前可按下加油箱上面的“导静电按钮”,提前将身上的电释放出去。还有个简单的方法:车熄火后,拔出车钥匙,并用手摸一下前端金属部位,即可放电。

车上别装毛绒方向盘套

车上装上毛绒方向盘的套子,会减少方向盘和手之间的摩擦力,在转动的时候,方向盘容易打滑,会造成车辆的失控。同理,一些毛绒坐垫,如果没有固定好的话,也会影响到对车子的操控。

骑电动车慎用“挡风被”

挡风被的手套与护膝一体,拐弯时车把会受其限制,容易摔倒。另外,挡风被的宽度超出车把宽度,易被两侧车辆挂蹭。建议骑电动车时,最好选择护膝。

不要买万用孔插座

万用孔插座的插孔较大,插座的接片与电器插头接触面积过小,容易使接触片过热导致火灾发生。

不要长时间使用暖贴

如果人体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容易引起低温烫伤。低温烫伤没有明显的疼痛,也不容易被察觉,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人在户外对温度的感知则更为迟钝。使用‘暖宝宝’后,由于温度过高造成局部的血流扩张更快,一旦停止使用人体会感觉更加冷。”

婴幼儿、老年人、糖尿病和血液循环障碍者等皮肤热敏感度低的人,要谨慎使用“暖宝宝”之类的取暖物品。

冬天还有哪些生活健康小禁忌呢?

避免常舔嘴唇

有人认为嘴唇干裂用舌头舔可以湿润一些,结果却适得其反。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比较黏稠,舔在嘴唇上以后,就好像抹上了一层浆糊。水分蒸发完了,嘴唇会更干燥。如果嘴唇干燥不舒服,涂上不含色素及香味的润唇膏即可。

避免涂纯甘油

人们平时使用的是含有20%水分的甘油,若用纯甘油,其吸水能力太强,会吸收皮肤里的水分,反而会使皮肤更干燥。

避免穿衣过多

穿衣过多过厚,热量太大,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流增多,从而增加了散热。这样,反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避免冻僵烤火

冬天常会冻僵手,如此时马上烤火或在热水里烫,皮肤会立即由白转红,最后发紫,这样很容易生冻疮。正确的方法是:在比较温暖的地方,将两手互相搓擦,使手的温度自然回升。

避免睡前洗头

冷天用热水洗头后,温热作用会使头皮毛细血管扩张,机体内周围辐射的热量增多。同时,由于洗头后头发是湿的,大量水分蒸发要带走很多热量,易患感冒。

避免经常戴口罩

因为人的鼻黏膜里有许多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就如同装在屋子里的暖气一样,对吸进的冷空气可起到加温作用。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了。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是可以通过耐寒锻炼不断增强的。如果冬天经常戴口罩,反而会使鼻黏膜变得越来越“娇气”,更容易得感冒。

建议佩戴帽子

有些人只注重身上穿得十分厚实,但却容易忽视头部的防寒,这是不对的。因为人的头部与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冬天在室外戴一顶帽子,即使是一顶非常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明显的。

内容来源:钦州发布钦州网

赞赏

长按







































好的中医白癜风医院
献礼国庆中科白癜风帮扶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km.com/szdyy/7705.html